《经济学人》的专题报导给了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对俄的武器支持。我们也知道,
凡有壁垒,必有高利差。除了武器之外,中国对俄贸易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军事与非军事或者本来不是军事却被用于军事这种说不清的供应,不止在官方,民间也非常红火。
关于民间的贸易往来,有不少明证,我这里选三个作为样本。第一个是俄罗斯头部的电商平台,在珠三角(深圳)和长三角(江浙)都有驻扎,开展招商,鼓励跨境贸易商去他们的平台上供货。虽然这几个电商平台看起来落后一个时代,但是当地的需求本也不像中美电商大国的客户那么挑剔。高额利润驱动着中小生产企业和卷不动的贸易商非常积极。
第二个是前一阵子向中亚五国倒卖汽车和零配件赚取巨额利润的报导时常可见,甚至已经从汽车延伸至其他大型设备。我们有理由猜测,一方面是有真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拆机倒卖给俄罗斯的可行性。毕竟芯片、电机、控制电路等等都是稀缺产品。
第三个是这一段时间,为了避免被美国制裁,中国的银行业收紧了对俄贸易往来,特别是此前有边贸业务的边境地方性银行,也越发谨慎。一直以来,边贸都很旺盛,即便有限制,依然有解决的办法。
这些出口贸易商的最大需求,也就是收到款项,不能被拦截。边贸银行或者大银行一般是使用跨境人民币进行结算,委托在俄的对手行在当地将卢布兑换为离岸人民币,再汇入收款行,这样能够避免被美元系统监测到,又能减少贸易商的汇率损失,还能提高汇兑效率。有点类似昆仑银行的对伊贸易模式。但这条路当前正在面临改造。
另一条汇路,则是游离在主流金融体系之外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具备外汇试点资格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出口商和电商平台开设支付账户,进行资金清算;支付机构通过在各国的不同实体,在当地银行开立贸易结算和托管账户,进行资金的结算。银行是看不到也穿不透实际进出口双方的。当银行需要了解汇划资金用途时,支付机构会提供所谓“真实贸易背景”的资料,更强势一点的支付机构会外包银行的审单。这些单据真实性不能说都值得怀疑,但至少是有部分存疑的。为了满足反洗钱的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汇路会设计得非常复杂,包括通过中亚-中东-香港等多地转移达到掩盖真实贸易双方的目的。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么,在当前俄罗斯受到制裁的情况下,超高回报会将各种路径继续延伸。CIPS系统本来就是为了支持避开欧美监测而存在的,只需要一个承担风险的支付机构作为载体,银行就可以免责。当然,支付机构还可以更安全地使用加密货币,但那毕竟还是存在汇差汇兑成本和手续费等等,增加了摩擦成本。因此,更进一步,我推测数字人民币的钱包会更快地渗入俄罗斯、朝鲜、中亚的用户,这也是美元替代、人民币国际化的设计意图。一旦货币通了,跨境的自由贸易也就不远了。
Comments